木薯粉事件,皇帝看清楚是华妃作恶了吗?细看帝后谈话,一目了然
添加时间:2025-07-23 21:21:40 标签:
《甄嬛传》中,小温宜是第一个登场的皇帝孩子。
她聪慧可爱,很是有趣,但是小姑娘的人生却不是太过顺遂,尤其是刚出生的几年,她在降生的时候就是难产。
小时候还曾经被华妃抱养过一阵子,华妃没做过生身母亲,所以养孩子经验不足,而且完全是把温宜当做一个争宠的工具。喂孩子吃安神药,用木薯粉来让温宜吃不下饭,嫁祸甄嬛。
这每一件事其实都让温宜母亲曹贵人很是心惊肉跳,所以对华妃慢慢也表示的不是那么忠诚。
尤其是华妃落难之后,曹贵人在经历朝瑰公主和亲的事情之后,更是全方位倒戈甄嬛。
可以说,温宜是曹贵人一生挚爱,谁敢和曹贵人抢夺温宜,曹贵人为母则刚,一定不会放过对方。而在剧中,真的到底曹贵人性格大变的一个关键事件就是木薯粉事件。
这件事出现的很早,但是意义非常,算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前期大案,关键程度,丝毫不逊色眉庄假孕。因为牵涉主角是甄嬛,所以这场戏其实看点更大。
首先简单梳理一下情节,眉庄假孕被揭发之后,甄嬛一开始也是心急,于是和华妃顶牛,结果受到羞辱。
于是,她教招拆招,立马智商回归,开始反击。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华妃的远亲,黄规全。
而华妃失去黄规全之后,开始对甄嬛更加厌恶,加上分配螺子黛的时候,又被甄嬛抢去了一斛,所以更加憎恶甄嬛。但是华妃想到的争宠办法是很低级的,她打算利用温宜来争宠。
而且此时,浣碧因为烧纸钱被曹贵人看到,所以曹贵人指使她拿一些木薯粉回去,她要利用木薯粉设计一场大戏,绊倒甄嬛。
而这场大戏,其实就是用木薯粉喂给温宜,让她吃不下饭。
而甄嬛取过木薯粉,加上家宴之上,甄嬛曾经悄悄逃席,所以一旦坐实了这项罪名,甄嬛和眉庄一样,几乎就是百口莫辩。
果然,华妃一番谋划,甄嬛差点上当。幸亏端妃前来解围,否则甄嬛就真的和眉庄一个下场了。
这个故事的讲述比较麻烦,但是故事反应的后续其实是一个重点。这件事,华妃是主谋,曹贵人被迫做帮凶,帝后两人持重不语,眼前情况对甄嬛着实不利,不好多说。况且华妃还拿出了人证物证。
甄嬛虽然有人证,但是主角却是果郡王,男女有别,甄嬛不敢乱说。假如不是端妃解困,恐怕甄嬛真的要被冤枉。
那么,这件事帝后态度如何呢?其实,细看这件事的后续,就会发现一个很是有趣的现象。
曹琴默因为女儿被害,所以没有全程出力,几乎是华妃自己唱大戏,而华妃做事又不够严谨,这件事有趣的地方太多了。
(1)华妃主动把人证搬上来,未免太过显眼。这就暴露了一点,她和此事并不是毫无瓜葛
华妃在这件事上,其实有些太过了,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和这件事有关系。一开始说的让温宜再吃点马蹄羹是她,后来得知木薯粉,让御膳房去调查,谁领过木薯粉也是她。
后来得知甄嬛领过,带上来的两个证人又是她。当初推眉庄落水的时候,敬嫔就看出其中门道,于是冷笑说道:想做坏人呢,就要藏好尾巴。一旦得意忘形,自然就全都忘记了。
其实华妃现在和曾经没什么区别,一点长进也没有。每一件事做下来都让人觉得太过刻意了。
在场谁也没说打算吃马蹄羹,你主动提。马蹄羹引出来木薯粉,又是你自己主动找御膳房问个清楚。
刚要问询人证,你一咳嗽,人证就主动上门了。这样做计策,在场人只要不是傻子,谁都看得出来。
只不过因为甄嬛没有证人,所以才会被怀疑。而且皇帝处理时候,也只是禁足,还答应还他清白。明显是不信华妃的话。
(2)皇后指责曹贵人无故哭泣,事后对两个宫女的处罚之严苛,足以显示这件事皇后看的明白
曹贵人没听完全部故事,就开始哭,皇后就看不下去了,指责曹贵人哭的没理由。这其实就是在偏袒甄嬛了,意思就是,甄嬛没错,你哭什么哭?
而且,即便面对甄嬛即将被冤枉的时候,皇后没有一句指责的话,明显也是和皇帝心意一样,对这件事持怀疑态度。有疑点可查,就表示甄嬛的事有转圜的余地。
而等到真相大白之后,皇后处理两个污点证人也是雷厉风行的。每个人掌嘴八十,而且还用“莫须有”来给这件事定了性。
皇帝还留了一句很严苛的话:不许再有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出现。这话其实就是点醒华妃。
很明显,皇后看的很清楚,只是碍于脸面,这件事不能发作,但是敲山震虎,用两个宫人掌嘴,也可以让华妃稍微收敛,这才是高手过招的手。
(3)事后帝后谈话,虽然没有名言,但彼此心中已经全然知晓。只是顾及年羹尧的面子,没有发作罢了
皇后来到皇帝身边,第一句就指出了年羹尧在外征战,劳苦功高,可他的妹妹在后宫却是兴风作浪,试图陷害皇帝心爱之人。
所谓的兴风作浪就是陷害公主,所谓心爱之人就是陷害甄嬛。
可以说,皇后一针见血,一语中的,直接要害,把这件事已经挑明了。但是说话留了三分,说已经有人顶罪,是否还要查下去。
皇帝明显也看清了这一层关系,于是用“后宫不宁,前朝也会不安”为理由婉拒了。
但是心中对于甄嬛和华妃的关系就又看清了一层。而且,内务府处理速度如此之快,其实也足够让皇帝怀疑,这次一定又是华妃作恶。
皇帝也心知肚明:他们办事这般雷厉风行,这么快就查出来凶手了。
所以,马蹄羹事件其实就是一个急躁人陪着一群聪明人玩的一场冒险游戏。
华妃急躁,做事容易露马脚,而帝后都是聪明人,看到她上蹿下跳,其实就猜出了七八分。加上端妃的解围,这件事就彻底作罢。
至于后续处理结果,无非就更是一桩笑话了。为了安慰年羹尧,华妃暂时不管多么作恶都不能处罚,这才是这件事最值得深思的一个关键啊。